新闻动态

秋收起义要出一位大将,中央为何选择了谭政,而不是陈士榘等人?
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10:31    点击次数:51

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的三大武装起义之一,这支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了众多开国将帅,包括1位元帅、1位大将、7位上将、8位中将和6位少将。这些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,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说起秋收起义走出的元帅,当属家喻户晓的罗荣桓元帅。作为我军政治工作的奠基人之一,罗荣桓获得元帅军衔实至名归。而大将名额的竞争则异常激烈,除了最终当选的谭政大将外,还有7位战功卓著的上将也具备竞争资格。

让我们先认识一下这七位开国上将:

1. 宋任穷:三湾整编时担任团部文书,后任连党代表

2. 黄永胜:从普通士兵做起,后升任班长

3. 张宗逊:三湾改编时已是排长

4. 陈士榘:同样以排长身份参加改编

5. 陈伯钧:也是从排长起步

展开剩余62%

6. 赖传珠:曾组织赣县大埠暴动,后任特务连党代表

7. 钟期光:起义后留在平江开展地方工作

这些将领后来分别在一野、二野、三野、四野等主力部队担任要职。那么,谭政大将为何能脱颖而出呢?

首先,1955年授衔不仅考虑军事指挥才能,也重视政治工作贡献。谭政正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杰出代表。他上井冈山时期就担任红四军前委秘书,协助毛泽东起草重要文件,参与古田会议,在政治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。

抗战时期,谭政担任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,主持起草多份重要政治工作文件。他撰写的《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》报告被中央指定为全军学习材料。解放战争期间,他协助罗荣桓开展新式整军运动,为东北野战军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。

秋收起义之所以在军史上地位特殊,与其在政治工作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。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,这些政治工作实践为我军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因此,在评选大将时,政工干部自然成为重点考虑对象。

当然,七位上将中也不乏政工好手,如宋任穷、钟期光、赖传珠等。但谭政在职务级别上更具优势:他担任过四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,建国后又历任华南军区政委、国防部副部长等要职。1956年,他更接替罗荣桓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。

虽然谭政的知名度可能不如一些军事将领,但历史评价从不会埋没真正的贡献者。正如中央对他的评价:他是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,为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。

发布于:天津市